天津银监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天津市已有一套住房或在本市无住房但有购房贷款记录(含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居民家庭,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执行二套房信贷政策,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60%。这意味着天津也将执行“认房又认贷”。
此外,《通知》还指出,在天津市无住房且无购房贷款记录(含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居民家庭,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由天津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国家统一信贷政策底线的基础上协商确定;暂停发放贷款期限25年(不含25年)以上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
该通知强调,各商业银行要防范住房金融风险,加强对借款人购房首付款来源、收入、婚姻、住房等情况真实性的核查,严格落实收入偿债比管理要求,认真查询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和公积金贷款记录。该《通知》自4月1日执行。
注:1、天津限购政策2019
(1)对在天津市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天津市户籍居民家庭、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天津市户籍居民家庭、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成年单身人士,暂停在天津市(滨海新区除外)再次购买新建住房和二手房。
(2)非天津市户籍居民家庭在天津市范围内购房,需提供在天津市3年内连缴2年以上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证明。补缴的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证明不得作为购房有效凭证。
2、限购原因
为保障天津市和外地在津工作人群的住房需求,打击利用金融杠杆进行住房炒作,进一步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具体措施由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会同天津银监局发布实施。相关部门应为贷款银行提供借款人家庭户籍、住房、婚姻状况等信息的查询便利。
近日,一条“天津房地产市场取消限购”的消息热传朋友圈。该消息称,“天津市发改委将要发布新政,外地无天津户籍客群,由企业统一申报,不用落户即可享受天津市民购房同等资格。”
据业内人士介绍,传言一出,天津房地产市场“应声而动”,多家开发商第一时间展开宣传攻势,上周末看房人明显增多,尤其是来自北京区域的购房人比以往明显增加。
10月28日,新京报记者对上述传言进行了求证。天津市发改委办公室一位李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上述传言皆不实,天津市发改委目前没有发布该类政策的计划。
取消限购传言四起,发改委、住建委双双辟谣
据了解,上周六(10月24日),天津房地产市场被一则“放开限购”的消息近乎刷屏,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该消息大致内容为,“近期天津市发改委将发布一条关于放开外地人在津购房政策,外地人无天津户口客群,由企业统一申报,不用落户即可享受天津市民购房同等资格。天津市住建委不再审核信息,直接将企业员工身份证号录入系统,录入后可享受天津市民同等购房资质。购房者取得产权证后3年不得出售。”
据了解,天津市早在2017年3月就出台了“住房限购”新政规定,在天津市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天津户籍居民家庭、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天津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成年单身(包括未婚和离异)人士,暂停在天津市(滨海新区除外)再次购买新建商品住房。非天津户籍居民家庭如果要在天津市范围内购买住房,需要提供在该市3年内连续缴纳2年以上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证明。
到了2018年5月,天津推出了“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人才落户新政。一时间,天津房地产市场也受到各界关注。其时,不少业内人士预测,“受限购影响而成交下降的天津房地产市场,会因此政策再次升温。”然而,时至今日,这项落户新政并未使天津楼市恢复到此前的热度。
近日,又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前述“外地户籍可因工作直接购房”的传闻属实,则相当于大幅度放开了天津房地产限购政策。
为了进一步核实此消息真伪,10月28日,新京报记者与天津市发改委取得联系,该委办公室一位李姓负责人就此事回应称,上述传言皆不实,天津市发改委目前没有发布该类政策的计划。
随后,记者又联系到了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房地产市场处。一名员姓工作人员回复记者称,“目前,天津还在执行2017年3月发布的限购政策,暂时还没有改动的计划,以后如何变化尚不清楚。”
传言激起天津楼市暗潮涌动
“虽然大部分人都半信半疑,但是已经有一些人开始行动了。”据天津武清区一位房地产销售公司负责人介绍,因为这个传言,天津楼市的热度貌似有点被调动起来了,多家开发商第一时间展开宣传攻势,上周末看房人明显增多,尤其是来自北京区域的购房人比以往增加了很多。
与此同时,上述传言一出,一些购房者特别是刚需族也“心动”了。“周六晚上就有人说天津新房要涨价,连夜组织客户看房占名额,甚至临时掀起一波福利促销。我们周日一大早就从北京赶到了天津,准备出手。”北京购房者赵亮(化名)告诉记者,“幸亏没有交订金,因为我们后来咨询了发改委等部门,都没有听说要放开限购。”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的“金九银十”,天津楼市不同于往年的因涨而“红”,而是延续了房价下跌趋势。尽管此前天津市人民政府在官网转发消息称,房地产市场保持“价升量稳”状态,但一些购房者和业内人士均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包括武清、西青、河东、东丽等热点区域在内的房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据贝壳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上周全国重点城市二手房市场成交继续回落,但天津环比增长超过5%。均价方面,10月至今,重点城市成交均价环比普遍持平或下跌,环渤海城市跌幅靠前,其中天津环比跌幅超过4%。
业内称“限购下房子降价才能成交”
在当地多位房企销售人士看来,仅靠天津当地人群需求很难支撑天津市场的供应量,而来天津买房的外地人中,真正来天津工作人的并不多,很多都是为落户而买房。这些外地购房者更像是城市过客,主要是为了享受天津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红利。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天津本市的人该买房的基本都已经买了,买不起的依旧买不起。事实上,现在天津房地产的发展主要力量来自外地人群,但是限购政策不放松,外地的购房人自然就少了。房子卖不掉,必须降价才能成交。”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如果天津当地房地产市场确实遇冷,或可以考虑适当放宽一下限购政策,尤其是对于当地的各类新进人才、医护工作者及自愿退出宅基地的进城购房者,可以给予购房保障和价格让利,这样也有助于去库存,但同时也要严防过热局面再次出现。
都知道天津是“高考天堂”,都想成为新天津人,为自己子女谋个好未来。
但殊不知,外地人在天津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房,它还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条框框”。
本轮楼市调控从2016年至今已四年多了。目前天津仍在执行限购限贷政策。
限购:以家庭为单位,在除滨海新区之外的其他区,天津户籍限购两套,外地户籍和单身人士限购1套。
限贷:认房认贷,有过贷款记录既算二套。
首套首付最低三成,二套首付最低六成,最长可贷25年。
(注意,限购限的是天津的房子,外地房产不算。但房贷记录是全国联网的。外地有过贷款记录,再在天津买房贷款时同样视为二套。)
限社保:外地户籍在天津买房需提供在本市3年内连续缴纳2年以上的社保或个税证明。天津户籍不限。
也就是说,假若你是外地户籍,想在天津买房——要么有近3年内连续缴纳2年的社保或个税证明,要么先落户变为新天津人。
两条路必须满足其一。
不过,有三个地方可以“例外”,即:
①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②宝坻中关村科技城
③滨海高新区(包括华苑科技园、渤龙湖科技园(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塘沽海洋科技园、京津合作示范区)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和宝坻中关村科技城政策一样,都是对符合天津产业发展定位的北京转移来津项目的外地职工“开绿灯”。
而滨海高新区的政策放松尺度更大。
单从面积上来说,扩大了至少5倍。再加上企业认定标准的放宽,“北京”项目变为“外省市”项目,虽然只是几个字的变化,但覆盖网一下子就撒大了。
只要是转移到滨海高新区的外省市项目在职职工,且在天津没有住房,即使没有社保也可以在天津购买1套房。
所购房产同样限售3年。
值得引起警醒的是,今年滨海新区也有可能会“开口子”。
现在滨海新区的定位已经提上来了,由“区”变“城”,与中心城区旗鼓相当。
从近段时间滨海新区的密集发文就可看出,领导层发展滨海心之迫切。
鉴于此,对滨海新区有特殊的政策倾斜也不无可能。
而且之前已有风声,虽被辟谣,但“便利服务”的说辞很耐人寻味。
此外,还有传言说外地人将全线放开,可在天津购房。这事也没有落地,且看今年吧。
前面也说过,天津目前执行的商贷政策是,首套首付三成,二套首付六成,最长可贷25年。
这一点与前三年并没有变化。
连加的基点也很“平稳”。天津去年大多银行执行的房贷利率是首套+30个基点、二套+60个基点,今年依旧如此。
按照2020年12月21日央行公布的5年期以上LPR计算,即为:
天津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为4.95%起,二套房贷利率为5.25%起。
但是,房贷利率要变了!
2020年存量房贷已完成LPR转换。假若选择的是浮动利率,默认的是一年一调整,重定价日是每年的1月1日。
当时转换的“标尺”是2019年12月份的LPR水平。
而2020年LPR又两度下调,5年期LPR利率比2019年12月份时累计减少了15个基点。
至于公积金贷款的政策,没有啥变化。
依旧是:
①认房认贷。首套房首付最低三成,二套最低六成,第三套及以上不予发放。
②公积金贷款利率首套、二套全是3.25%。
③以家庭为单位,首套房贷款最高限额60万;二套最高限额40万;三套及以上不予发放。